党建思政

党建动态

师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互动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10-19 浏览次数:

2012年贵阳中医学院基层党建主题实践活动

优秀成果申报表

 

党组织:医学人文学院教工党支部 填报日期:2012年10月16日

成 果 名 称

师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互动式的探索与实践

组织实施的党组织

医学人文学院教工党支部

组织实施的党组织负责人

姓 名

周玥

职 务

 

电 话

5652693

地 址

贵阳中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

基本内容、创新点、成效、应用情况、已解决(或准备解决)哪些问题(400字左右)

创新点:按照每年学校教学工作月划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我院具体工作安排和中央省委年度党建主题活动要求,设计每月党组织生活活动主题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开展思想学习建设、党性党风教育、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建设。

1.思想学习建设:开展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如:政治学习(结合从事专业探讨国家社会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医改问题、法制建设问题)、组织参加相关培训讲座(法学工作会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先进事迹等,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光荣传统及法制教育。

2.组织建设:围绕创建贵州省委教育工委“五好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认真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3.活动建设:1.以创新机制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探索和实践活动,如:学生支部与教工支部联动(专业班主任)的党建模式;2.以推动中心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三级听课”教学督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3.以帮扶困难学生群众、服务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一帮一”结对帮扶、“四联四帮”活动,如:送医送药、四进社区、暑期三下乡等。通过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解决传统开会念文件单一方式;对于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

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意见

 

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学校党委意 见

 

 

负责人: 签章 年 月 日

贵阳中医学院

基层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成果

 

 

 

 

活动名称:师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互动式的探索与实践

组织实施的党组织:医学人文学院教工党支部

推荐单位:(学院二级党委、党总支盖章)

申报时间:2012年10月16日

 

 

 

师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互动式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主要由支部委员会党小组组织召开的,以上党课、学习党内文件、汇报思想、总结报告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或会议,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党内民主生活会。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

一、工作目标与思路

我院教工支部成立于2005年4月,现有党员1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5%),青年党员15人(占党员总数的88%、教工总数的75%),硕士13人(占党员总数的76%、教工总数65%),学士4人(占党员总是24%、教工总数2%)。所属专业3个(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第二学士学位,法学和社会与劳动保障医疗保险方向),教研室4个(基础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法学综合、民商法学),实验室1个(心理学),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1个;主要负责教工党建工作,协助我院党委开展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人事管理、一附院心身门诊管理建设工作、学生工作和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心理咨询、课程建设等)。

组织结构图

 

 

 

 

 

支部委员会

支部书记:周玥

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张迎梅(医心专业教师)

宣传委员:黄彬(法学专业教师)

下设党小组

医心专业党小组组长:周振华

法学专业党小组长:冯波

鉴于我院人员少(全部教职工20人、专兼职教师18人),课程多(近百门课),专业新,临床任务重等,较之其他二级学院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等现实问题;为了达到“以有限资源,发挥无限能量”,进一步提高教工党支部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推动我院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升支部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党员的争先创优意识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总体目标,党支部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中,针对调研摸底中发现的“支部没有固定活动场所,利用专业开展党建主题实践创新活动不够、党员活动形式相对单一,集中教工党员合力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力度不够、在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巩固学生专业思想上效果不显著。”等突出问题,按照“十二五规划”部署,坚持围绕院中心工作,以积极创建省直高校“五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按照专(主)题活动月(周)的工作计划,以“彩虹工程”、“阳光工程”为主要载体,以教工、学生党团组织协作为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等途径,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支部组织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断增强支部党建工作的活力,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教职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团结民主党派人士,为院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按照每年学校教学工作月(一个学年度两个学期十个工作月十八个政治学习周)划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和我院具体工作安排以及中央省委年度党建主题活动要求,设计每月党组织生活活动主题;根据活动主题和工作要求,采取不同形式、方法、途径,在院学生党团组织配合下,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开展思想学习建设、党性党风教育、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建设。

(一)思想学习建设主题活动月(周)

时间:每年的三月、四月、七月(庆祝建党周年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月)、十月(庆祝建国周年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月),教学周的每周二下午。

地点:院党委办公室、参观革命教育基地

内容:本着“务实、创新”的原则,开展以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如:政治学习(结合从事专业探讨国家社会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医改问题、法制建设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组织参加相关培训讲座(法学工作会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召开学习交流讨论会(如教育思想大讨论、两会精神、重要讲话、重要文件精神等)、重温入党誓词、教师誓言宣誓、学习先进事迹、学习反腐倡廉教育案例、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光荣传统及法制教育。

方式过程:采用集中学习(做好支部记录)与个人自学(填写个人学习登记表、或发表论文、或写征文等)相结合,采用固定场所与流动场所学习相结合方式。

(二)组织建设主题活动月(周)

时间:五月(按照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

地点:院内

内容:本着“扎实推进”、“营造和谐”的原则,紧紧围绕创建贵州省委教育工委“五好基层党组织”的目标,认真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方式过程:围绕“领导班子好”,加强学习实践,提升综合能力;以加强专业联系点工作、推动专业建设为目标,采用推荐和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支委会。围绕“党员队伍好”,增强党性意识,发挥模范作用;根据我院青年教职工党员比例高的实情,大力培育青年党员教工特别“四种精神”。围绕“工作机制好”,健全工作制度,工作扎实有序;围绕“工作业绩好”,加强党建带全盘工作;围绕“群众反映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无私服务社会。为全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专业建设、教研室和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建设、教学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活动建设主题活动月(周)

时间:二月(教学督导工作周)、五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法制宣传周)六月(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活动月)、九月(迎新工作活动月)、十一月(实习生工作活动月)、十二月(学风建设活动月)、一月(年终工作考核活动周)

地点:院内外

内容与方式过程:本着“创新、服务”、“协作、关爱”的原则,按照“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的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以创新机制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探索和实践活动,如: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联动的党建模式,毕业生实习双重管理(实习单位党组织——专业教研室-学生党支部-辅导员)等制度;

2.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三级听课”(党政领导-教研室主任-辅导员”教学督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南北校区义务心理咨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促进毕业生就业系列活动(竞赛、辩论会、讲座等),“二+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专业教师2人联系1个班级);

3.以帮扶困难学生群众、服务弱势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一帮一”结对帮扶、“四联四帮”活动,如:送医送药、四进社区、暑期三下乡等。

通过创新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培育青年党员教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勇往直前、自信坚定,团结奋进、争先创优,勤于思考、积极创造”的精神,团结带领群众、民主党派圆满完成中心工作任务。

三、工作成效与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党员队伍活力”为主线,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创建“五好”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工支部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团联动型党组织为目标,夯实党组织基础;以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为举措,规范党组织运行;以创新活动过程为载体,彰显党组织力量和党员活力。

附图片:

周二政治学学习 观看警示教育片

重温入党誓词和贵州教师誓词宣誓 学习重要文件精神

 

 

 

 

 

 

 

 

专题民主生活会 法制宣传周

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签字仪式 高考子女教职工团体心理咨询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

社区服务 送法到社区

版权所有©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电话:0851-88308037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栋青路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