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理学重点学科简介

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心理学重点学科经过近五年建设,发展了三个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1.中医心身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研究(董湘玉);

2.中医心理治疗研究(胡捷);

3.中医心理学文献研究(陈瑶、赵博)。

开展了基于本学科特点和学术研究方向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及相关文献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本学科理论体系。在学术带头人董湘玉教授带领下,提出了基于提高心身疾病临床疗效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探索并建立了本学科研究的一些方法学,在本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建设期间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及中医诊疗技术对提高临床服务能力及临床疗效效果明显。积极开展完全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学科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学术带头人董湘玉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符合条件。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董湘玉老中医工作室。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不断探索创新中医临床教学方法和手段。2012年--2018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6项,主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主持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2项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1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获得科研经费301.9万,能够满足科研需要。发表论文88篇,其中核心期刊17篇,出版代表本学科学术及发展水平的学术专著(副主编以上)3部,主编并出版本学科相关教材2部。

学科拥有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临床心理教研室、基础心理教研室及大学生健康心理教研室、基础心理实验室、网络心理实验室、团体心理活动室、中医心理教学平台、中医心理科研创新平台、个体心理咨询室、音乐治疗室等实训及研究设备,投入心理实验设备费用约300余万元,拥有心理学相关专业图书1万余册,实验室设备配置在全国高校目前的同类设备配置中处于中上水平。在省级“三甲”医院有专科专病基地,能够提供人才培养或科学研究或医疗保健的开放服务,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共辅助、后勤保障体系、信息化建设、管理与运行完全满足本学科需要。

中医心理学科经过近五年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临床诊疗水平也有较大发展,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促进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医心理学科的建设发展必将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