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举办第四次教师科研沙龙

发布时间:2021-06-18文章来源:基础心理学教研室 浏览次数:

6月16日,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在笃学楼四楼会议室召开本年度第四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科研沙龙。此次科研沙龙由刘登鼎老师主持,心理学专业周秀芳、任艳娜、李燕、周振华、张莹张乾宁子、吴锐等教师及学生参加

B125B

首先上台进行学术沙龙汇报的是李燕老师,她的汇报主题是“中医心理学的现代研究思考”,李老师提出了一些关于中医心理学研究的一些困惑,寻求大家关于神经症中的抑郁症以及失眠症的一些意见和指导,并提出在做中医心理学研究的时候怎么把中医理论研究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手段结合起来、治疗技术开发如何与现代认知心理学技术结合、抑郁症的预防性研究课题申报困难的疑惑。李老师还提出自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质量、经费不足、研究深度的问题。随后,由吴锐老师为大家带来“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及其应用”的汇报。吴老师提出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模型以及该理论的理论优势以及应用优势、与其他类似模型的比较以及理论模拟研究的结果。

汇报途中和汇报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首先吴锐老师对李燕老师的困难给出建议,认为直接进行预防很难证明,针对不同特质的人,可以进行某种中医干预,但不是直接进行干预,而是找出一个中介,作为可视变量。周秀芳副教授也提出研究困难:针对抑郁症的问题,有一个致命要点,那就是临床试验指标经费较大,技术开发困难、压力大。张乾宁子老师也提出问题:在医院医生的诊断是怎么做的?我们身边接触的那么多学生,怎么判断出学生群体中哪些有抑郁症呢?针对这些问题,李燕老师给出解答并进行讨论。而针对吴锐老师的汇报分享,针对吴老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被试来说,除了能力之外他们的误差应该不同这样是合理的这个观点,周振华副教授提出一个建议:这样考虑的因素比较多,除了能力之外,比如情绪、人格特点、文化等,所以只能找一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张乾宁子老师提出建议:可以找及其配合的被试,来做实验的时候可以把他的思维、怎么思考的是基于什么这样做报告出来。吴锐老师对这些疑惑进行了解答并进行讨论。

BE193

 

通过近两个小时轻松活跃的科研沙龙,各位参与教师聚焦问题、集思广益,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了怎么把中医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科研技术开发、研究测量误差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本次科研沙龙的开展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何钟怡

校内链接